首頁 > 網上書店 > 經濟學教材

宏觀研究與微觀探索

  • 作者:白宇飛
  • 叢書名:當代社會科學學術文庫
  • 版次/印次:1/1
  • ISBN:9787566313126
  • 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5年7月
  • 開本:170mm×240mm
  • 字數:225千字
定價¥35.00會員價¥31.50

每單第一本書運費10元,之后每本書累加5元 (一次性購買滿100元即免運費)

  • 介紹/前言
  • 目錄

  

  毋庸贅言,我們生活在一個網絡潮汛時代。曾經的大數據統計表明,平均每1秒鐘,就會有60張照片上傳到網絡;每1分鐘,則會有長達60個小時的視頻上傳到視頻網站;而每1天里,在臉譜網站上就有40億的信息擴散。網絡中每一天發出的郵件有2940億封之多,大致相當于美國兩年的紙質信件數量;發出的社區帖子達200萬個,已相當于美國《時代》雜志770年的文字量。特別是隨著網絡移動終端設備的廣泛使用和無線網絡的廣泛覆蓋,這些統計結果也在被不斷刷新。第十二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結果表明:以手機閱讀率為代表的數字化閱讀率首次超過50%,也首次超過圖書閱讀率。不斷發展變化的網絡景觀中,閃現出一個個叱咤風云的當紅人物,使得一切皆有可能。朝花夕拾的日新月異,印證了千古不變的規律:惟有變化是永遠不變的。

  不斷與時俱進的網絡形態下,也催生了網絡在線教育的大潮迭起,使得一切都在改變。自2001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首次將本校的教學課程上傳到網絡以來,這種基于學習型社會、終身教育和網絡新技術發展背景應運逢生、因需流行的新型學習形態,就已經從最初的教學資源分享平臺,歷經以國內外知名學府精心打造的視頻公開課——這一優秀課程展示窗口的發展階段,成為而今以“慕課”及其相關形態為標志的國際教育的在線提供,向為跨學科教學、高端綜合教育及社會學習者提供多元化、多樣性的高水平、經典型、標志性的網絡互動課程發展,并加速從最初面向本國的公開教學向面向世界的開放教育升級。此消彼長的陰晴圓缺,詮釋出濤聲依舊的法則:變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

  與以往的網絡遠程教育不同的是,大規模、開放性的教學邊界,低成本、易獲取的教學方式,重需求、分眾化的教學內容,多維度、個性化的教學導向這四大特征,使得現今的網絡在線教育課程,為廣大學習者提供了一種基于移動互聯網絡和自主性學習選擇的全新知識全球傳播模式。無疑,網絡在線教育把教學時空從整體切成碎片,從而形成的教育訴求從他律到自律的需求轉換;讓教學課堂從固化走向流動,從而形成的教學對象從有形到無形的邊界擴展;使教學內容從一元變成多元,從而形成的教學導向從單維到多維的立體參照,都在觸發大學傳統學習形態的根本性改變和社會個體學習方式的重大變遷,這帶來的不僅是對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更是對傳統教育觀念、教育教學方式和人才培養過程等多方面的強烈挑戰和深刻影響。

  而對目前高校的各種課堂教育課程而言,網絡在線教育的這種挑戰和影響則更為明顯和突出。課堂可以有考勤約束到課率,但未必有教學過程的抬頭率;課程或許有迫于考試的知曉度,卻未必有內化于心的接受度。更為重要的是,在多元的網絡在線教育情境下,無論是教學內容還是教學方法,尤其是教師的教學水平與教學風格,我們都無法屏蔽學生在網絡開放環境下,對他們所喜愛的各種教學參照樣本的比較與選擇。因此,高校傳統的課程教學,必須面對如今網絡在線教育通過用戶至上、體驗為王、免費模式和顛覆式創新的互動教育理念所提供的全新學習情境,并進而加速變革自己課程的教學視角。

  正是為了幫助人們對各種凌亂繁雜的網絡在線教育形態做出清晰和明確的梳理,本書在作者親歷親為的高校網絡在線教育課程實踐和敏思力行的理論探究基礎上,為讀者呈現出以“慕課”為代表的當下網絡課程教學歷史沿革、表現形態、資源構成與發展趨勢的全圖景,比較系統準確地闡述了這種教學形態的主要特征和內涵品質,進而較具前瞻性地為面向未來的高校教學改革提供路徑參照和多重視角。

  誠如作者所言,作為現代信息技術與高等教育深度融合的最新成果,“慕課”會取代大學的課堂教學從而導致大學的消失,是缺乏依據的。可線上線下的混合式教學成為未來高等教育的一種主流模式,卻是極具可能的。換句話說,或許“慕課”會被不斷發展和更新的其他網絡在線教育形態所覆蓋,但其對高等教育教學觀念的改變、教學方式的挑戰和教學角色的轉換所構成的影響,并不會過時。誰不能站在時代的前端,誰其實就在落伍。也是從這個意義上講,即使在今天這樣一個流行快精短的淺閱讀氛圍里,靜心地翻開這本論著,依然是開卷有益。

  是為序。

  教育部精品視頻公開課建設領導小組副組長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黨委書記馮培教授2015年谷雨MOOC:宏觀研究與微觀探索自序Ⅰ自序Ⅰ

  作為在線教育2.0時代到來的標志,MOOC一出場,便在北美和歐洲掀起滔天巨浪,不僅斯坦福、麻省理工、哈佛、耶魯、伯克利等頂尖大學的校長、教務長對其重視至極,其他各界領袖人物,如比爾·蓋茨、托馬斯·弗里德曼等為之毫不吝惜贊美之詞,各類世界級機構,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達沃斯論壇等,也都高度關注MOOC。

  概而述之,這些高等教育先鋒、企業家代表、知名媒體記者以及超重量級組織之所以對MOOC充滿熱情,不僅僅是因為他們長期以來對信息技術、高等教育和社會發展的新動向極為敏感,更重要的是他們都已經不約而同地意識到,MOOC極有可能帶來一場史無前例的高等教育革命,而這場革命在深刻變革知識傳授模式、學生學習方式和人才培養路徑的同時,在顯著促進優質教育資源大規模扁平化擴散、有效提升教育研究之系統性與科學性的同時,也將加劇大學與大學、機構與機構、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競爭,全球高等教育的版圖亦可能因此而變化甚至重塑。故而,正確看待MOOC、全面理解MOOC、積極擁抱MOOC,既是理性選擇,也是必要之舉。

  不言而喻,正是對MOOC這種新事物之潛在意義與價值的深刻洞見,MOOC才有了在美歐生根發芽、迅猛成長的土壤與環境。相比在國外高等教育領域的火熱程度,MOOC在國內高校的發展更多還是定格在口號和宣傳上,相關論壇與會議不少,發展意向或計劃也有,但真正實質性的行動尚少見,除了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屈指可數的高校嘗試推動MOOC發展外,大多數高校還處在觀望階段或被動“入伙”狀態。

  實事求是,正在迎來三歲生日的MOOC的確不夠成熟,各界對如何更好地發展MOOC也存在爭議,但我們顯然不能期待一切塵埃落定后再采取行動,而是需要站在國際挑戰、教育全局、大學生存的高度,深入思量如何抓住寶貴機遇,以在這場教育革命浪潮中把握主動權、占領制高點。

  毋庸置疑,人類已經昂首邁入了曾被認為遙不可及的數字化時代。信息技術正轟轟烈烈地變革著多個傳統行業,電信、傳媒、旅游、醫療、金融等已被卷入這場“革命”,高等教育也絕難例外。身處變革洪流中,不進則退。作為高等學校的教育工作者,我們有義務為推動MOOC的前行而努力奮斗,我們更有責任為我國在線教育的發展貢獻力量。

  格物致知,知行合一,《MOOC:宏觀研究與微觀探索》終得以成文。

乐发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