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網上書店 > “一帶一路”系列叢書

中國文化元素與企業國際化戰略“一帶一路”沿線的中國企業

  • 作者:哈嘉瑩 尚曉燕
  • 叢書名:“一帶一路”與中國文化叢書
  • 版次/印次:1/1
  • ISBN: 9787566318763
  • 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7年12月
  • 開本:170mm×240mm
  • 字數:179千字
定價¥45.00會員價¥40.50

每單第一本書運費10元,之后每本書累加5元 (一次性購買滿100元即免運費)

  • 介紹/前言
  • 目錄

  前言

  古代絲綢之路曾經是世界文明史上的“大運河”,它將輝煌燦爛的幾大文明聯結起來,促進了經濟和文化繁榮,為人類社會積累了彌足珍貴的文明財富。今天,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既是對于古絲路精神的傳承,更帶有鮮明的時代特點和中國特色。它向世界提供了具有東方智慧的中國方案,也是中國深度參與全球治理的切實貢獻。其中包括“共商、共建、共享”原則,發揚“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共同打造“利益共同體”“責任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是在更大范圍內進行文明之間的對話,尋求文明之間的共識。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中國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各行各業不僅是在從事著本行業的建設,還同時肩負著一份責任:代表中華文明與其他文明進行交融互鑒。作為“一帶一路”建設最直接的參與者,“一帶一路”沿線的中國企業也肩負著這樣的責任。然而,縱觀幾十年中國企業走出去的發展歷程,真正建立起具有中國特色核心價值觀,能夠體現出中國文化特點的企業并不多。在企業海外發展中暴露出的各種問題,很多都與文化的缺失直接相關。中國企業的硬實力正在增強,但和西方知名企業相比,中國企業的軟實力明顯弱于硬實力。中國企業在工程建設、資金支持、價格定位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優勢,但在價值觀感召力、標準規則制定以及法制契約構建等方面則處于劣勢。中國具有五千年的文明史,積淀了豐富的傳統文化資源,同時也形成了很多富有當代精神的中國文化元素。對于走出去的企業而言,有哪些中國文化元素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是值得借鑒的,這些文化元素可以用在企業發展建設的哪些領域。我們就是帶著這樣的思考開始本書寫作的。在書中,我們嘗試著對中國文化元素進行梳理,并結合中國企業在國際上的發展現狀進行分析,試圖提供一些解決方案。

  對于中國文化元素,學界至今尚未形成一個統一的界定,研究者大多從各自的研究領域出發給出解釋。我們給出了一個較為寬泛的界定,認為凡是由中華民族創造的,為中華民族認可的,一切物質文化元素和精神文化元素都可以被稱為“中國文化元素”,并將一些常見的,具有代表性的屬于物質文化范疇的元素按照飲食、服飾、建筑與家具、文字、科技、城市分別列舉,將屬于精神文化范疇的元素按照藝術、文學、節日、價值觀及倫理精神分別列舉。我們還總結了一些代表當代中國文化的可視性元素,如代表中國基礎設施建設成就的“高鐵”,代表中國科技創新的“微信”,以及在各行各業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人物形象等等。

  在分析企業海外發展和建設中存在的文化問題時,我們選擇了海外企業品牌建設、海外企業文化建設、海外企業社會責任建設、海外企業形象建設幾個方面展開論述。而統領企業各個領域文化建設的是企業核心價值的構建。考察不同國家的企業,我們會發現,各國企業的核心價值都帶有本國歷史文化的印記,如東亞的企業多受儒家文化的影響,將儒家傳統文化中推崇的集體主義、家國一體以及和諧的人際關系等文化因素帶到企業的核心價值建設中;歐美國家的企業提倡個人主義,重視個人潛能的發揮,鼓勵員工競爭、創新和冒險,這些都受到西方文化傳統中追求理性、自由、平等、契約化的人際交往模式的影響。基于這樣的認識,我們主張從中華文化中尋求資源,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的“仁義”“誠信”“崇禮”“和諧”等精神在當代企業建設中仍然具有重要價值。因此,在海外企業品牌建設、海外企業文化建設、海外企業社會責任建設、海外企業形象建設上我們都提倡立足中國自身的民族文化,海外企業品牌建設要體現民族文化內涵,海外企業文化建設要保持住民族性,履行海外企業社會責任要有民族傳統道德精神的支撐,提升海外企業形象更要立足于本國文化。只有具備了這種文化自覺的意識,我們才能夠在與其他文明融合互鑒時確立自己的位置。

  為了更為直觀地理解和認識中國文化元素與海外企業建設之間的相互關系,我們在每一章結束后都加入了一個與章節內容相關的案例。涉及案例都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中國企業,其中不乏成功者,但也有失利的。無論成功與失敗,都與企業自身發展中的文化建設有關。

  本書第一、二、六章由哈嘉瑩負責撰寫,第三、四、五章由尚曉燕負責撰寫。寫作的過程異常艱難,在“一帶一路”背景下研究中國文化元素與海外企業發展的研究成果不多,筆者自身的知識和理論水平有限,書中的錯誤和偏頗在所難免,希望專家和讀者不吝指出。

  

乐发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