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網上書店 > 統計學/金融學/保險學教材

開放市場環境下的商業銀行資產負債管理

  • 作者:李 琳
  • 叢書名:
  • 版次/印次:1/1
  • ISBN:9787566318459
  • 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7年10月
  • 開本:185mm×260mm
  • 字數: 629千字
定價¥90.00會員價¥81.00

每單第一本書運費10元,之后每本書累加5元 (一次性購買滿100元即免運費)

  • 介紹/前言
  • 目錄

  前言

  自商業銀行出現以來,如何實現安全性、流動性及盈利性平衡一直是商業銀行經營管理的主題,也是作者在國內外從事商業銀行資產負債管理工作過程中一直不斷思考并孜孜不倦探索的目標。在海外從事商業銀行司庫工作期間,作者帶著這個疑惑查閱了眾多研究文獻,并調研了很多當地銀行的做法,發現國外對資產負債優化問題已進行了長久的研究,且相關技術已較為成熟。自20世紀70年代,西方商業銀行就把管理的重點集中在資產負債表的來源和運用兩方面,到20世紀80年代初期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論。20世紀80年代以來,不斷發生的風險事件及危機促使西方商業銀行不斷審視原有資產負債管理方式、方法,適時調整、完善原有模型、技術,特別是計算機的應用和金融工程的出現,使資產負債管理手段和工具更加多樣化和先進化,為商業銀行的資產負債管理提供了更多的操作選擇,使商業銀行可根據市場變化選擇適合的工具來協調資產、負債項目在產品、規模、期限、幣種、利率方式等方面的搭配,達到安全性、流動性和盈利性的動態均衡,實現風險回報最大化。

  在我國,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而銀行業在整個金融系統中往往占據舉足輕重的位置,保持商業銀行的長期穩健可持續發展對經濟金融的穩定與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國內金融形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國經濟進入了新常態,在相當長的時間之內呈現L型增長,這是一個經濟轉型轉軌的過程。經濟決定金融,經濟新常態必將催生金融新常態。隨著金融市場競爭加劇,行業間的競爭不斷升級,金融行業依靠傳統的發展模式,難以確保盈利的可持續性。同時客戶需求不斷增加,民眾對金融業務、產品體驗等方面跨地區、跨行業、時效性的需求增加,不確定性增加意味著銀行的潛在風險加劇。另一方面,利率市場化改革日漸深入,導致短期內商業銀行利差收窄,利潤空間被壓縮。銀行業競爭加劇,促使銀行通過產品創新提升長期核心金融服務能力,同時金融產品的不斷創新及風險對沖需求的逐步加劇又促使金融市場不斷完善成熟。在商業銀行內外部需求下,通過加強商業銀行的資產負債管理,保持“三性”動態平衡,實現股東價值最大化戰略目標,不但勢在必行,而且迫在眉睫。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斷流之水,可以鑒形。”澳大利亞擁有較為成熟的金融市場體系。悉尼外匯市場是全球開市最早的外匯市場,也是進行新的一日交易的起點市場,具有全球價格的引領參照作用。另外,澳大利亞利率市場化的進程與中國非常相似,先短期后長期,先小額后大額,期間不斷完善開放國內金融市場,金融市場伴隨著金融產品的創新而日漸完善。澳大利亞在金融改革過程中經歷了1987年的股票市場大崩潰導致的金融危機、1990—1991年嚴重的經濟衰退、2004年澳大利亞國民銀行外匯交易丑聞等負面事件,這些給我們提供了寶貴的可以汲取教訓并引以為戒的案例。

  作者近年來在澳大利亞從事商業銀行司庫管理工作,期間經歷了“8·11匯改”對境外人民幣市場的沖擊、離岸人民幣(CNH)隔夜利率飆升至110%、美元籌資市場中國溢價的抬升、中資銀行信用違約互換(CDS)價格的逐步回落從而與澳大利亞四大銀行價差的收窄等事件,親身感受到了國際市場環境對中資銀行傳統資產負債管理方式的沖擊。與此同時,中資銀行的資產負債在國際金融市場及當地經濟環境下呈現出與國內資產負債大相徑庭的結構,且無論資產端還是負債端,市場主導因素在增加,從而使整體資產負債市場風險凸顯,這一特點對整個銀行資產負債流動性、利率風險、內部轉移價格、外部定價、匯率風險、風險調整后的資本回報率(RAROC)、凈利息收益率(NIM)等方面都會產生重大影響。伴隨著國內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收官,存貸利率的放開、信用互換的推出、利率走廊的形成等越來越多的措施也促使金融市場環境日趨成熟,作者結合國內商業銀行從業經驗及國外司庫管理經驗,借鑒成熟金融市場環境下國際銀行的先進做法,力圖將資產負債管理的科學性與藝術性有機地結合起來,在成熟市場環境下順勢而為、規避風險、擴大收益,同時吸取外資銀行失敗案例中的教訓,建立起既符合監管要求又具備中資銀行特色的資產負債管理模式。如對國內更多資產負債管理人員在實用方面有可參照借鑒之處則是本書出版的目的所在。

  本書沒有涉及太多的數學理論模型,更多的是如何把握一些模型內在的邏輯規律,順應市場形勢應用到資產負債管理中,作者結合工作實際,運用了大量的案例,并引用了大量澳大利亞銀行的做法,力求較為直觀地展現在市場化環境下如何運用不同的資產負債管理工具來達到商業銀行“三性”的動態平衡。本書主要內容如下:

  資產負債管理進程首先闡述了資產負債管理的起源、發展歷程及在我國不同階段的應用,并簡要介紹了當前資產負債管理的主要方法。在此基礎上,深入分析了利率市場化對商業銀行資產負債管理的深刻影響及資產負債管理轉型的新要求。

  監管新規對資產負債管理的新要求。本章著重介紹了國際監管與國內監管對商業銀行流動性管理、資本管理、利率風險管理等方面要求,分析了對商業銀行資產負債管理的影響,闡述了與銀行“三性”平衡與協調目標的趨同。

  資產負債管理職能全面闡述了當前背景下商業銀行資產負債管理的主要職能,明確了資產負債管理的短期及長期目標,并著重圍繞短期目標凈息差管理展開了全面闡述,介紹了當前國際及國內銀行業在新的監管及金融環境下的NIM管理的新特點,并提高出了提高NIM水平的相關途徑。

  流動性管理著重結合最新監管要求中的兩個核心指標——流動性覆蓋率與凈穩定資金比率,闡述了如何基于靜態與動態計量流動性風險的前提下,通過動態擺布資產與負債期限結構來管理資產流動性、負債流動性及現金流缺口,并通過情景分析與壓力測試避免流動性風險事件。

  利率風險管理結合最新的銀行賬戶利率風險監管要求,通過靜態、動態多種工具相互補充使用,多緯度計量涵蓋重定價風險、收益率曲線風險、基準利率風險及期權風險在內的所有利率風險,并通過表內與表外兩種途徑來對沖、管理利率風險。

  匯率風險管理主要基于中資銀行國際化布局加快的背景下賦予的外匯風險新形勢,通過靜態敞口,動態風險價值(VaR)分析等手段識別計量出各幣種的匯率風險,并根據市場走勢通過表內及表外兩種方式進行對沖管理。

  內部資金轉移定價首先探討了基于資金集中配置下的不同資金管理模式,并在原有存貸款內部收益率曲線法的前提下,結合利率市場化的外部環境,引入市場收益率曲線的構建,在此基礎上,結合業務不同屬性,運用相應的定價技術及戰略調整因子進行內部資金轉移定價。

  外部定價基于不同戰略目標下,著重闡述了不同定價方法在商業銀行的存款業務、貸款業務及中間業務定價中的運用。

  經濟資本管理主要基于國內外監管要求,介紹了作為非預期損失的計量工具的經濟資本,在信用風險、市場風險和操作風險下不同的計量原則及方法,并結合實際,探索在當前形勢下如何加強經濟資本精細化管理及通過經濟資本管理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

  金融衍生品在資產負債管理中的應用主要基于在利率市場化的背景下,金融市場日益完善與成熟,衍生產品由于其不可比擬的優勢在資產負債中的應用不可或缺,闡述了不同衍生產品在流動性管理、利率風險管理、匯率風險管理、籌資及產品創新中的應用。

  基于風險收益最大化的資產負債管理模式主要圍繞銀行資產負債管理的長期目標——RAROC為中心,闡述了RAROC在各個領域的運用及效果,并結合當前新形勢下資產負債呈現的新特點及對銀行資產負債管理的影響,通過不同資產負債管理工具的組合運用,從銀行宏觀層面及單筆業務的微觀層面介紹了銀行RAROC的提升途徑。

  本書前后籌備歷時近五年時間,期間國內外金融環境及銀行業經營形勢均發生了較大變化,盡管作者為本書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但由于水平和視野所限,定有許多不當之處,敬請讀者指正及諒解。

  

乐发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