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網上書店 > 學術著作

環境法與經濟學

  • 作者:(比)邁克爾 G. 福爾 著,丁言強 譯
  • 叢書名:山東大學經濟學院學術文庫
  • 版次/印次:1/1
  • ISBN:9787566323606
  • 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1.12
  • 開本:170mmx240mm
  • 字數:314千字
定價¥58.00會員價¥52.20

每單第一本書運費10元,之后每本書累加5元 (一次性購買滿100元即免運費)

  • 介紹/前言
  • 目錄

       本書以歐美國家環境法律實踐和學術文獻為基礎,跨越了法律與經濟兩類學科并將它們有機結合在一起進行實踐應用研究,是一部非常具有有創新意義的學術專著。從公平與效率的雙重角度出發,首先研究了對環境產生負外部性問題的經濟學規律和一般經濟、技術解決方法。然后,在立法、執法和司法三個層面上,將經濟學與法理學理論相結合,就環境法目標、環境標準制定、環境損害侵權責任準則、環境管制、環境罪、環境損害責任保險與賠償基金等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和論述。最后,以歐美司法實踐為例,對歐美國家乃至國際環境法律體制、環境法基本原則的經濟學原理與標準進行了闡釋,同時,還對發展中國家環境法制定與實施的特殊問題進行了深入剖析。在以環境法與經濟學相結合的跨學科研究領域里,本書的出版有望為其奠定堅實的學術基礎,并為建立更加合理高效、嚴密經濟的生態環境保護法治體系提供具有較高價值的參考。

第1章 污染與效率
  1.1 污染外部性
    1.1.1 企業和國家的外部效應
    1.1.2 環境法的目標
    1.1.3 非法律工具的作用
  1.2 科斯定理
    1.2.1 損害的相互性
    1.2.2 沖突的產權:一個實例
    1.2.3 科斯定理的若干局限
    1.2.4 科斯定理的應用價值
    1.2.5 國家間的科斯式談判
  1.3 妨害行為
  1.4 首用原則
    1.4.1 經濟原理
    1.4.2 實例
    1.4.3 經濟分析
第2章 環境污染定價與環境標準制定
  2.1 成本—收益分析對環境政策的重要性
    2.1.1 經濟原理
    2.1.2 環境法與政策中的成本—收益分析
  2.2 環境標準制定
    2.2.1 環境標準的法律和經濟含義
    2.2.2 目標標準和排放標準的聯合運用
    2.2.3 規程標準
    2.2.4 成本—收益分析與標準制定的法律原則
    2.2.5 排放標準、目標標準和成本—收益分析
    2.2.6 最優具體性、排放標準和最佳可用技術
  2.3 經濟工具
    2.3.1 工具選擇
    2.3.2 可交易許可
    2.3.3 環境稅
第3章 責任準則
  3.1 侵權法的經濟原理
    3.1.1 侵權法的目標
    3.1.2 單方情形
    3.1.3 雙方情形
    3.1.4 活動水平
  3.2 控制環境損害的過失與嚴格責任
    3.2.1 經濟標準
    3.2.2 若干修正
    3.2.3 環境法中的嚴格責任
    3.2.4 運用的經濟檢驗
  3.3 因果關系
    3.3.1 因果關系的經濟理論
    3.3.2 環境法中的因果不確定性
    3.3.3 運用的經濟檢驗
  3.4 財務限額
    3.4.1 限額的經濟分析
    3.4.2 限額的法律分析
    3.4.3 契約限制
    3.4.4 運用的經濟檢驗
  3.5 責任限方
    3.5.1 責任限方的經濟分析
    3.5.2 法律分析
    3.5.3 運用的經濟檢驗
  3.6 潛伏期、追溯責任和開發風險
    3.6.1 重要性
    3.6.2 經濟分析
    3.6.3 環境法中的追溯責任
    3.6.4 運用的經濟檢驗
第4章 安全管制
  4.1 安全管制的公共利益標準
    4.1.1 安全管制的標準
    4.1.2 環境污染管制的必要性
    4.1.3 實踐中的安全管制
  4.2 管制的私人利益論
    4.2.1 為獲得進入壁壘或寬松標準而進行的游說
    4.2.2 私人利益對政策工具選擇的影響
    4.2.3 政府層級的選擇
    4.2.4 責任法規和尋租
    4.2.5 重要性
  4.3 各種工具的組合
    4.3.1 責任與管制:排他性
    4.3.2 違反管制與責任
    4.3.3 遵守管制與責任
    4.3.4 工具選擇
  4.4 自愿工具
    4.4.1 經濟工具與自愿工具
    4.4.2 EMAS−管制
    4.4.3 環境合同:佛蘭德斯的法與經濟學視角
第5章 環境罪
  5.1 為什么需要運用刑法
  5.2 如何威懾
  5.3 最優制裁
  5.4 行政法還是刑法
  5.5 公司還是個體行為人
  5.6 刑法與環境罪
  5.7 環境刑法的模式
    5.7.1 抽象危害
    5.7.2 具體危害
    5.7.3 嚴重后果
    5.7.4 其他條款
    5.7.5 環境刑法和行政法間的依存性
    5.7.6 歷史演變
第6章 環境損害賠償
  6.1 應用于環境責任的保險理論
    6.1.1 功利論
    6.1.2 交易成本論
    6.1.3 應用于環境保險
  6.2 道德風險
    6.2.1 原理概要
    6.2.2 補救辦法
    6.2.3 環境保險中的道德風險
  6.3 逆向選擇
    6.3.1 問題
    6.3.2 補救辦法
  6.4 保險人的能力
  6.5 潛伏期
    6.5.1 追溯責任的可保性
    6.5.2 保單條件中的反應
    6.5.3 保險覆蓋期
  6.6 因果不確定性
  6.7 保險原則適用問題
  6.8 強制保險
    6.8.1 增加責任方的期望效用
    6.8.2 信息問題
    6.8.3 破產問題
    6.8.4 強制保險的潛在危險
    6.8.5 進一步的警告
  6.9 賠償基金
    6.9.1 引語
    6.9.2 各種基金
    6.9.3 公平和有效賠償的基本原則
    6.9.4 基金與保險
    6.9.5 環境損害賠償基金
    6.9.6 結語
第7章 環境聯邦主義
  7.1 引語
  7.2 歐洲的環境政策:競爭條件的統一
  7.3 集權和分權的起點
    7.3.1 泰鮑特模型
    7.3.2 相互競爭的法律體系
    7.3.3 “自下而上的聯邦主義”
  7.4 環境管制的集權標準
    7.4.1 外部性的越境特征
    7.4.2 “向底競賽”
    7.4.3 降低交易成本
    7.4.4 “歐洲遺產”
  7.5 對環境標準制定的影響
    7.5.1 環境質量標準
    7.5.2 排放限值
    7.5.3 歐盟的實踐
  7.6 歐盟的政策考慮
  7.7 公共選擇的視角
  7.8 結語
第8章 環境法和環境經濟學的基本原則
  8.1 引語
  8.2 可持續發展
    8.2.1 國際環境法
    8.2.2 歐共體條約
    8.2.3 法律與經濟解釋
    8.2.4 珍惜后代人
  8.3 源頭預防原則
    8.3.1 國際環境法
    8.3.2 歐共體條約
    8.3.3 法律和經濟解釋
  8.4 就近原則
    8.4.1 自由貿易與環境保護
    8.4.2 第戎黑茶藨子甜酒案、丹麥瓶子案和瓦龍廢棄物案
    8.4.3 廢棄物貿易的效率和倫理
  8.5 預防風險原則
    8.5.1 淵源和內容
    8.5.2 實例
    8.5.3 經濟解釋
    8.5.4 歐共體通訊
  8.6 污染者付費原則
    8.6.1 淵源
    8.6.2 經濟解釋
  8.7 一體化原則
    8.7.1 法律一體化:法典化
    8.7.2 外部一體化
    8.7.3 一體化污染預防與控制(IPPC)
    8.7.4 經濟解釋
  8.8 環境和人權
    8.8.1 憲法中的環境權
    8.8.2 《歐洲人權公約》的判例法
  8.9 屬地原則
第9章 環境法在發展中國家的作用
  9.1 引語
  9.2 關于環境法目標和新技術的若干基本概念
    9.2.1 內部化
    9.2.2 標準的作用
    9.2.3 標準制定的原則
  9.3 環境法規執行的若干思考
    9.3.1 標準的執行
    9.3.2 可執行的立法
    9.3.3 司法審查
    9.3.4 制裁的組合運用
    9.3.5 控制和起訴的有效性
    9.3.6 制裁的有效性
    9.3.7 信息和遵守
  9.4 發展中國家的環境立法及其執行
    9.4.1 引語
    9.4.2 發展中國家環境立法的目標
    9.4.3 司法問題
    9.4.4 制裁的組合運用
    9.4.5 發展中國家環境法執行的有效性
  9.5 若干初步結論和進一步研究的建議
致謝
縮略語表
中英文詞匯對照表
參考文獻
附錄 歐盟條約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條款的演變
后記

乐发IV